2025年6月3日下午,山西财经大学智能管理会计研究院在积雅楼四层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工作坊举办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特邀金蔓副教授与聂雷副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分享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讲座由研究院副院长郭婧主持,吸引了众多师生广泛参与。

金蔓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任职于美国奥克兰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系。研究方向涵盖生产率估计及相关政策评估、应用计量经济学、金融经济学、货币经济学等。在学术领域,金蔓副教授先后在《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Empirical Economics》《China Economic Review》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与编写了《Handbook of Production Economics》等书籍章节。此外,她主持和参与了多项专项课题,荣获奥克兰大学研究委员会教师研究奖、暑期科研基金等多项荣誉,担任多个国际权威期刊的匿名审稿人。

金老师的汇报主题为《高校科研活动对周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大学与企业的互动是经济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中国高校科研的快速发展为该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基于以上背景,聚焦计算机行业,运用半参数模型与单指标模型结合方法,深入分析高校研发经费、技术转移收入、学术论文数量等科研投入对周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高校技术转移对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最为显著,占比高达34%,这得益于成熟技术可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高校学术论文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为企业生产率增长贡献24%,表明基础研究对企业创新具有长远价值;验证了空间距离对校企互动的重要性,40公里半径内的高校与企业互动效率最佳,且研究结论在不同半径范围下具有稳定性。

聂雷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曾在美国内华达大学里诺分校做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同时也是山西省第三批科技博士服务团成员。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经济与管理、区域可持续发展、效率与生产力分析等。在科研成果方面,主持省级项目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SSCI、SCI、CSSCI和CSCD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荣获第七届山西省公共管理领域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山西省社科联“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课题项目优秀成果奖。
聂老师的汇报主题为《新质生产力与碳排放效率》。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期,研究新质生产力与碳排放效率的关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该研究构建了涵盖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个维度的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中国284个地级市2011-2022年的数据,运用DEA模型与门槛效应模型,探讨新质生产力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对碳排放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存在边际递减的门槛效应,即随着新质生产力水平提升,其对碳排放效率的提升作用逐渐减弱;中介机制分析显示,人才引进强度、自动化水平、产业韧性是新质生产力影响碳排放效率的重要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资源型城市及低碳试点城市中,新质生产力的降碳效应更为显著。
讲座尾声,两位老师与现场师生就研究中的内生性问题、指标体系构建、政策应用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在学术活动总结环节,郭婧副院长指出,两位老师的研究分别从微观校企互动机制与宏观区域发展格局双重视角破题,既深耕理论框架的构建与创新,又紧密锚定产业实践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其研究范式与成果产出为研究院师生提供了兼具学术前瞻性与实践指导价值的参考样本。
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现了两位学者深厚的学术造诣与严谨的研究态度,也为智能管理会计研究院的学术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未来,研究院将持续关注学术前沿,组织更多高水平学术活动,培养兼具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推动跨学科研究与成果转化,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供稿:张珂菲
责编:张琪
复审:任志元
终审:郭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