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下午,山西财经大学智能管理会计研究院在积雅楼四层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工作坊举办“青年教师国家级项目申报”专题交流会。活动特邀我校经济学院荆文君副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为研究院教师带来了一场内容详实、价值丰富的学术报告。活动由研究院副院长郭婧主持。

荆文君为我校经济学院副教授,兼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并担任《山西财经大学学报》学术编辑,具备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和产业组织等。荆老师在《中国管理科学》《经济管理》《经济学家》等权威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此外,他在国家级课题申报方面成绩突出,成功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
荆老师结合自身申报经历,从选题依据、框架构建、内容撰写等多个关键维度分享了国家级项目申报的核心要点。首先,他强调项目选题应紧密贴合中国经济社会实践需求,同时立足自身专业研究领域,在细分研究方向上开展深度挖掘,以实现“科学问题精准定位”与“研究基础高效衔接”。在拟定题目时,要巧妙避开 “大题小做” 导致研究浮于表面,以及 “小题泛做” 缺乏深度的陷阱,精准找到学科前沿与国家战略需求之间的平衡点。其次,项目申报书的研究框架不能局限于论文写作思维,需着重体现项目的长期研究价值与实际工作量,突出 “国家问题意识”,清晰界定研究内容与研究重点,避免二者混淆。最后,在项目撰写过程中,申报者要通过详实的背景分析,凸显研究问题的现实紧迫性与理论创新性,力争在有限的篇幅内清晰阐述研究困境、学科关联性及预期社会效益。
分享结束后,现场学术氛围热烈,在场教师踊跃提问。针对 “如何拟定申报题目” 这一问题,荆老师给出了极具实操性的建议,推荐采用 “并列式” 或 “递进式” 结构,确保题目能够直接、准确地反映核心科学问题。例如,可以将研究场景与方法论并列呈现,使研究方向一目了然;也可通过递进关系,突出研究的逻辑链条,增强题目吸引力。对于 “如何提升申报书创新思想” 的疑问,荆老师强调切忌简单罗列技术路线,而应贯穿独特的学术观点,关注 “为什么做” 以及 “如何与众不同”。最后,荆文君老师鼓励青年教师树立学术自信,勇于探索创新,积极投身于国家级项目申报工作。
活动最后,智能管理会计研究院副院长郭婧进行总结发言。她对荆老师的分享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此次分享兼具宏观视野与微观实操性,为研究院教师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研究院教师应充分吸收专家意见,以更高的标准打磨申报材料,力争在国家级项目申报中取得优秀成果。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研究院教师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提供了宝贵的申报经验,还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研究院整体科研水平。
供稿:张珂菲
责编:张琪
复审:任志元
终审:郭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