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5日下午,山西财经大学智能管理会计研究院青年学者工作坊第十二期(2025年第2期)于积雅楼四层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工作坊圆满举行。本次论坛中,研究院卫铭老师对工作论文《生态环保审计能否促进新质生产力?——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分析》开展了详细论述,论坛由智能管理会计研究院副院长郭婧主持,研究院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论坛。

卫铭老师围绕生态环保审计与新质生产力这一前沿议题,进行了深层次学术分享,首先从论文的现实背景切入,点明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浪潮中,新质生产力凭借其创新性、高效性,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而生态环保审计作为政府开展资源环境审计的核心手段,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共进的目标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紧接着,卫铭老师详细阐述了研究假设,提出生态环保审计能够对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一方面,生态环保审计通过对环保政策和资金使用的监督,确保环境政策的有效实施,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生态环保审计通过优化营商环境,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发展环境。在指标测度环节,针对研究涉及的生态环保审计、新质生产力等重要内容,开展科学测度。随后,创新性地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并进一步开展科技金融试点政策的实施影响检验。
研究发现,生态环保审计通过三条主要机制路径,对新质生产力产生促进作用。一是显著提升地方政府环保执法的执行效能,形成强大的监管威慑力,倒逼企业主动践行绿色生产,推动产业绿色转型;二是借助增加绿色环保补助,引导社会资本向绿色产业倾斜,助力绿色技术创新与应用;三是提高地区环保关注度,激发公众参与,促使地方政府增强环境治理的内在动力,营造良好的区域绿色发展氛围,多管齐下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此外,社会审计力量、地方环境规制强度与公众环境关注度,对生态环保审计和新质生产力之间存在正向关系的异质性影响。
汇报结束后,现场各位老师展开交流互动,就论文的深化方向提出了建设性意见。部分老师建议,研究可以进一步聚焦于新质生产力中的绿色动能层面,挖掘二者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增长方面的内在联系;还有老师指出,应当在科技金融试点政策研究上持续发力,从多个维度、多个时间节点进行深入剖析,全面评估政策实施效果及其动态变化;绿色环保补助与生态环保审计之间的复杂关系,也有待更深入的研究,为完善环保补助机制提供理论支持。
最后,郭婧副院长对本次论坛进行了全面总结。她强调,生态环保审计作为评估企业环境影响与风险管理的关键工具,不仅能够促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强化环境保护意识,还能为政府、投资者、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方提供真实、可靠的环境信息,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然而,目前生态环保审计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影响层次和逻辑关系,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后续研究可从二者的内在作用机制、传导路径等方面,开展更为深入的探究。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极大地丰富了生态环保审计和绿色发展领域的研究内容。研究院老师围绕研究主题各抒己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未来,研究院将持续开展知名学者、青年教师学术分享系列活动,搭建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为提升研究院创新科研水平提供重要引擎,为推动相关领域的创新研究指明方向。
(智能管理会计研究院 张琪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