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7日下午,山西财经大学智能管理会计研究院在积雅楼四层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工作坊举行专题讲座,本次活动特邀暨南大学会计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拔尖人才谭有超教授作为主讲嘉宾,为与会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The Effect of Anti-subsidy Actions on Corporate Disclosure of Subsidy Information”的报告。本次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吸引了会计学院、智能管理会计研究院骨干教师和硕博研究生的踊跃参与,报告由智能管理会计研究院副院长郭婧主持。

谭有超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非财务信息披露、公司治理与公司财务、供应链治理,先后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会计研究》《金融研究》《管理科学学报》《世界经济》,Management Science,Research Policy,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Journal of Accounting, Auditing and Finance 等中英文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获得2项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一等奖、6项国家、广东省以及校级教学竞赛一等奖、两届暨南大学本科教学校长奖、暨南大学教学名师等多项教学科研奖励。
讲座伊始,谭有超教授为大家深入剖析了国际贸易中的补贴问题。他提到,WTO的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将政府补贴明确划分为禁止性、可诉和不可诉三种类型,并以铝边框反补贴案例为例,详细探讨了禁止性补贴在现实操作中的认定问题。随后,谭有超教授分析了公司披露政府补助信息的收益与成本,详细披露政府补助信息虽然能够获得资本市场的好处,如提升股价和股票收益率,但也可能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如暴露公司的寻租行为,增加政治成本等。最后,谭有超教授介绍了反补贴事件、数据处理方法以及论文中的回归模型,分享了反补贴数据库的核心来源,重点阐释了关于反补贴调查对公司信息披露的具体影响,并开展相关分组检验。

讲座结束后,谭有超教授与现场的师生们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互动,针对如何回复审稿意见、异质性检验、披露信息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等内容进行深入交流。最后,智能管理会计研究院副院长郭婧发表总结陈述,对谭有超教授的专题讲座给予高度评价。她指出,谭有超教授深入剖析了反补贴措施的起源、发展及影响机制,不仅为信息披露领域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指引,还广泛触及了该领域内的多个研究面向,并勉励与会学者积极投身于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勇于探索新的学术前沿,以期开展更高质量的科研工作。
(智能管理会计研究院 刘文丽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