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山西财经大学管理学部学术论坛(第2期)顺利召开

六月荷香漫晋阳,群英荟萃论新质。6月25日,由山西财经大学管理学部、经济学院、金融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会计学院 (MPAcc教育中心)、文化旅游与新闻艺术学院(人文教育中心)、公共管理学院(MPA 教育中心)主办的管理学科高质量发展论坛(第2期)——“新质生产力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山西财经大学图书馆东馆一层报告厅隆重召开。此次论坛由山西财经大学智能管理会计研究院承办,科研部与研究生院协办,来自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各学院师生等12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论坛合影

上午8:30,论坛正式开幕。山西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卫国教授为大会致辞。他首先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指出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期待通过本次论坛,各位专家学者能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真知灼见。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续慧泓教授主持了论坛开幕式。

山西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卫国教授致辞

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续慧泓教授主持开幕式

“主题报告”由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郭淑芬教授主持。美国内华达大学雷诺分校经济学教授宋顺锋、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永钦、奥克兰大学经济系副教授赵书男分别围绕中国城市化发展、金融高质量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性技术进步等话题作了主旨演讲。

宋顺锋教授主题报告

美国内华达大学雷诺分校经济系终身教授宋顺锋先生带来了题为《城市兴盛与发展:中国城市发展与新质生产力研究报告》的主题报告。宋教授在报告中深入剖析了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和挑战,并提出了新质生产力在推动城市繁荣中的关键作用。

美国内华达大学雷诺分校经济系的终身教授宋顺锋先生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名为《城市兴盛与发展:中国城市发展与新质生产力研究报告》的主题报告。在报告中,宋教授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当前状态、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首先,宋教授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展示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辉煌成就。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聚集,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城市规模和数量也在不断扩大。然而,城市化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其中涉及到了众多的复杂因素。从人口流动、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到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而在这些因素中,新质生产力成为了推动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城市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规模和数量的竞争,而是更多地体现在创新能力、人才吸引力、文化影响力等方面。因此,如何培育新质生产力,成为每个城市都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宋教授的报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和分析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现状与未来。通过深入剖析新质生产力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城市发展的内在逻辑,还可以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王永钦教授主题报告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永钦先生,为我们带来了一场题为《金融高质量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王教授详细解析了金融体系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支撑作用。金融合约本质上是一个许诺(promises),抵押品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他指出,金融体系具有融资、保险和信息反馈三大核心功能,由于合约的不完全性,抵押品在融资、保险和信息生产等多个环节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抵押品短缺是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的紧约束。抵押品的数量和结构不仅影响影响经济增长,也影响经济周期、金融稳定和收入差距,也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其他维度(如创新)。从我国的实践来看,单一的房地产长期以来一直充当着主要的抵押品角色。然而,这种抵押品结构的单一性和供给缺乏弹性和短缺性也带来了诸多问题。一旦不动产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抵押品价值下降,企业、家庭、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就会受到严重冲击,甚至可能引发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除此之外,政府债券以其信用等级高、流动性好等特点,成为一种优质抵押品,在发达国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在我国,国债的的规模相对较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考虑增发国债和对地方债进行置换,这样不仅可以向中国经济提供更多优质的抵押品,降低融资成本,解决地方债难题,而且还可以为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创造和货币市场提供优质抵押品,为构建强大的央行和货币、建设金融强国奠定良好的基础。王永钦教授的报告不仅为我们揭示了金融体系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更为我们指明了未来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赵书男教授主题报告

美国奥克兰大学经济系副教授赵书男进行了题为《On the Estimation of Nonneutral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without Separability》的报告。赵教授分享了其在生产经济学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首先,赵书男副教授详细阐述了非中性生产技术(Nonneutral Production Technologies)的概念。他指出,在现实世界中,许多生产技术并非完全中性,技术的引入和应用不仅影响生产效率和产量,还可能对生产要素的替代弹性、成本结构等产生显著影响。这种非中性特性使得传统的生产函数模型难以准确描述实际生产过程。接着,赵教授提出了一个在不具备可分离性条件下估计非中性生产技术的新方法。这一方法克服了传统模型中的局限性,通过引入新的计量经济学技术和工具,能够更准确地估计出非中性生产技术对生产效率和产量的影响,以及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关系。最后,赵教授还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应用实例和实证研究结果。他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数据,展示了该方法在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实际应用效果,以及对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的潜在影响。这些实例和数据不仅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还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启示。

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郭淑芬主持主题报告


青年学者工作

在下午的青年学者工作坊环节,来自不同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青年学者们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贾潇、厦门大学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院助理教授刘俊岐、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管理学院会计与金融系助理教授陶聪,以及山西财经大学智能管理会计研究院副教授郭婧、讲师刘钟敏、助理教授吴华丽,都分别就各自的研究领域进行了精彩的报告。

这些报告不仅展示了他们在学术上的深厚造诣,也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和前沿思考。同时,王永钦、赵书男和宋顺锋等专家对报告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他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与会者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学术视角。

山西财经大学创新生态研究中心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张宝建教授主持青年学者工作坊

                                                             贾潇分享工作论文                                                          王永钦教授点评

                                                            刘俊岐分享工作论文                                                       赵书男副教授点评 

                                                             陶聪分享工作论文                                                         宋顺锋教授点评

                                                              郭婧分享工作论文                                                        王永钦教授点评

                                                            刘钟敏分享工作论文                                                       赵书男副教授点评

                                                            吴华丽分享工作论文                                                        宋顺锋教授点评

本次论坛在热烈讨论和深入交流中圆满落幕。它不仅搭建了一个展示学术思想、分享研究成果的宝贵平台,更为新质生产力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深刻的见解和启示。山西财经大学管理学部将持续致力于推动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学术交流,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智能管理会计研究院 吴华丽供稿)